心健康 云健康
400-068-1205
丨务实、高效、探索、求真,以科技推动健康中国
心肌梗死患者怎么做康复?从心开始做预防,防止复发才是关键54
张老伯突发心肌梗死住进了医院,经医生全力抢救脱离了危险,病情现已稳定,眼看就要出院了。老伴和家人都很高兴,认为万事大吉,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出院当日,张老伯午饭吃得多了点儿,心情又过于兴奋,结果病情突然恶化,抢救无法撒手归西了。按理说,医生已经同意出院,就说明张老伯的心肌梗死已经治好了,那么张老伯怎么会突然死了呢? 其实,心肌梗死病人虽经抢救治疗脱离了危险,临床症状也消失了,但并不是说已经治愈了,死神仍时刻在威胁着患者的生命,稍一疏忽大意,就可能发生猝死。 诱发心肌梗死病人猝死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心脏破裂。这类患者常在短时间内心跳骤停而死亡。这是心肌梗死病人的致命性的并发症。虽说心脏破裂多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半个月以内,但在恢复期,尤其是高龄老年病人,仍应警惕心脏破裂的可能。因梗死区的心肌组织坏死经治疗后慢慢被吸收,取而代之的是纤维组织,纤维组织十分薄弱,经不得一点儿刺激,如有血压过高、情绪激动、活动过度等刺激时,易引发心脏破裂。 严重快速室性心律失常。因为梗死区的心肌与正常心肌之间存在着电势差,心脏搏动产生的生物电在传导扩散时会受到病变肌群的干扰,诱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等严重的心律紊乱,使心脏泵血量过低或不能泵血,引起病人死亡。所以这也是心肌梗死急性期常见的并发症,在恢复期也不可掉以轻心。 阻滞型缓慢性心律失常。这是因为心肌梗死后如供给窦房结或房室结的动脉血管闭塞不通,就会导致局部缺血缺氧,窦房结便无法产生有节律的电兴奋,也不能传导,就会出现窦性心动过缓、窦房结功能衰竭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阻滞型缓慢性心律紊乱,致使病人心力衰竭而碎死。 脑栓塞。这是由于心房壁上形成的血栓脱落,随血流进入脑部阻塞血管引起的。患者轻则半身瘫痪、失语。重则昏迷,甚至出现脑疝而呼吸停止。 预防复发的措施心肌梗死病人即使进入了恢复期也不能掉以轻心。要防止复发,必须采取以下措施。 一是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卫生宣传教育,使患者和家属对本病有所认识了解,使之减少对疾病的顾虑,在防治中能积极予以配合。 二是病人应该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,保持有规律的生活。恢复期内,要注意劳逸结合,张弛有度。同时保证睡眠,不吸烟饮酒,不饮浓茶、咖啡,避免大怒大喜。安排合理膳食,以降低总脂肪、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。体重超重者要限制总热量。经膳食调整3个月后,血脂水平仍明显异常者,可针对血脂异常的特点选用血脂调节剂。 三是一定要定期到医院复查,第一年内最好3个月复查一次,第二年如无明显不适,可以每半年复查一次。 四是要时刻注意血压情况,有高血压者应控制血压,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琉甲丙脯酸、硝苯吡啶或肼苯哒嗪等降压药,以改善肾脏的血液供应,防止发生肾衰竭。有效控制高血压还有利于预防脑梗死。 五是积极防治心律失常。可坚持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、复方丹参片、心脑康、潘生丁、心痛定等扩张冠状动脉和降低血液黏稠度的药物,有心绞痛者应含化硝酸甘油。一旦出现心律失常,应尽快到医院检查治疗。 六是心肌梗死恢复后,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药,门诊随访,观察病情,调整用药。如又出现心绞痛时,应及时去医院治疗,以防再梗。 康复要从心开始有好多抗癌明星,得病的时候,医生都说他们只能活半年或一年,结果他们活十年八年都好好的。有的还活了二十来年呢。医生很奇怪,为什么他们的癌细胞转移地那么厉害,还活得那么久呢?因为他们成立了“抗癌俱乐部”,每天早晨跳啊,活动啊,高高兴兴地聊天。没有一个人说,我是用好药延长寿命,个个说,我心情很愉快,充满信心,我对未来充满希望,我一点都不害怕,因为我们大家过得很快活。这就是说,得了癌症人家都能保持乐观的情绪,与他们相比,心肌梗死又称得上什么呢?所以,得了心肌梗死,要想康复就首先要从“心”开始。 把病当成纸老虎 在我们周围,不乏看似无回天之术,却出现了起死回生的例子。纵观这些病人,大多是性格开朗,情绪乐观,热爱生活和生命的人。面对这样的人,病魔在他们面前也会望而却步。 最近有个病人是心肌梗死,他因为在外省,大面积心肌梗死。经过治疗后他回去休养,结果现在两年了,回来复查,一照片子,心脏明显缩小。放射科的主任说:错了,片子拿错了。主治大夫说:没错,要么重照。两年前,心脏那么大,能活到现在就很少。一般来讲,心脏只能越来越扩大,怎么会缩小呢?可这位患者做超声心波,心脏明显缩小,心功能明显改善,血栓消失,他现在活得很好。问他为什么,他说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从心理上蔑视心肌梗死,从意志上去战胜它。 诚然,有了病,特别是较为棘手的病诸如心脏病、糖尿病等,对谁都是一个巨大的心理压力,要说不在乎,那是假的。有的人因此而无力自拔,悲观失望,丧失了生活下去的信心,最后让病魔夺去了生命。而有些人却能在较短的时间里,从仿徨、恐惧中解脱出来,配合医生积极地治疗,最终战胜病魔。 从上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中得出的这样结论,得病以后在康复过程中,如果没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,再好的药也不会起多大作用。有人做一形象的比喻:病魔就像是只纸老虎,你退它就进,你进它就退。战胜疾病的同时,首先必须战胜自我,这才是至关重要的。 康复要从得病开始按世界卫生组织康复专家委员会的定义,所谓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现代医学、社会心理、教育和职业等措施,对患者进行训练或再训练,使其活动能力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。心肌梗死后患者的社会心理康复,是指从疾病的社会心理效应出发,在大夫、护士、患者亲属的共同努力下,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心肌梗死这一疾病,帮助患者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树立正确的、乐观向上的、战胜疾病的信念。从而使患者从急性心肌梗死这一疾病的恐惧中解脱出来。心理康复与其他康复措施相同。应从患者得病就开始。 对于患者本身来讲,要记住以下两条: 一条是急性心肌梗死在现代医学科学条件下已不是想像的那么可怕,该病在先进的仪器设备条件下。病死率已由20世纪60~70年代的30%多降到了今天的10%左右。同时医生和护士正在进行努力,采取各种措施,只要患者积极配合,心肌梗死是完全可以康复的。 另一条是急性心肌梗死一切并发症,是可以预防的,一切危险因素,都是可以控制的。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后,照样可以胜任一些社会工作。对于其他人来讲,也应注意以下几点: 待患者出院后,家属、大夫都应从心理角度理解、同情患者。特别是大夫和护士,任何时候都应耐心回答患者的提问和注意消除患者的焦虑。家属要从心理的角度把患者当成患者,处处照顾好患者,但在家庭生活中又不能处处把患者摆在病人甚至“残疾人”的位置。患者则应在医生、护士、家属的帮助下,正确认识此病,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,适当进行一些能胜任的工作和适度的康复活动。 倾吐心事是康复的关键 心肌梗死是一种烦人的疾病,然而,自从各种心脏药物发明出来之后,它已经不是那么可怕的疾病了。 生在今日的心肌梗死病人不仅可以如常人一般长寿,还可以像常人一般工作。除了在心肌梗死发作后的一段期间,必须住院治疗之外,其余的时间可以像常人一般过正常的社交生活。因此,您可以与任何亲戚朋友联系。 如果您的心中有任何优虑或不安时,请告诉您的主治大夫或您的亲友,没人会为了您的忧虑不安而取笑您。要知道忧虑是最伤身体的,如果您能将心中的忧愁说出来,让别人为您分担一些,您会好过一些的。当您将心事吐露之后,您会发觉世界并不如您所想像的那么糟糕,您的命运也不如原先所想像的那么悲惨。 一般说来,您的主治大夫是您倾吐心中愁苦的最佳对象。数十年的临床经验使他可以轻易地了解您的心境,进入医界时所宣过的誓言使他不会泄露您的心底话。更重要的是,由于他对心脏的了解,使得他对您的保证显得更加有力。因此,您更能心安,更能获得开朗的心境。 通过倾吐心里话,放下思想包袱,就会看到您的生命仍充满了潜力,您仍是社会中有用的人。因此,您必须时时保持开朗的心境,积极、进取,康复后重回工作岗位是指日可待的。 康复的要害是防止复发近些年来,由于加强了监护和治疗水平的提高,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死率明显降低,从30%左右降至10%以下。但再梗死或多次梗死的患者增多,成为心肌梗死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因此除在急性期应积极治疗外。还应加强心肌梗死后康复后复发的预防,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延长患者寿命,提高生活质量和恢复工作能力的目的。
文章分类:
心血管健康
|